責任編輯:helo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9-10-23 10:22 瀏覽次數:
抑郁癥早期發病的主要機制是什么?近日,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陶然,結合十余年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探索,在《基因組蛋白組與生物信息學報》上撰文指出:抑郁癥早期發病的主要機制是由特定的食物介導的超敏反應引發的全身免疫紊亂。該學術成果為早期診斷抑郁癥提供了強有力的客觀依據,開辟了防治抑郁癥的全新思路和全新途徑。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郁癥的全球發病率為11%,預計到2020年是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多種因素參與了抑郁癥的病理生理,其中包括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學因素。抑郁癥的病理機制尚不完全清晰,最廣泛接受的抑郁癥發病的生物學因素是缺乏單胺類神經遞質,特別是五羥色胺(5-HT)神經遞質的缺乏。
陶然及其團隊在十余年的研究中發現,IgG介導的超敏反應(過敏)患者高達89.67%;IgE介導的超敏反應(過敏)患者達35.87%。這種由特定食物介導的超敏反應引發體內的組胺和炎性因子增多,特別是組胺破壞了血腦屏障,使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并使組胺和炎性因子及小分子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進入大腦,進一步對大腦神經細胞造成了損傷,導致相應的精神癥狀,是抑郁癥早期發病的主要原因。
陶然認為,IgG與IgE介導的超敏反應發生在腸道,還可引起腸屏障的破壞和腸道內環境的改變,產生腸漏。進而導致菌群失調和腸道吸收功能下降,導致營養失衡,如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的失衡,尤其是合成神經遞質五羥色胺(5-HT)、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原料的營養物質吸收減少。
IgG與IgE介導的超敏反應還引發全身的低度慢性炎癥,應激性皮質醇分泌過多,導致全身細胞功能受損、引發代謝異常。如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泌乳素等的增高,陶然向記者表示,“總之抑郁癥主要是由免疫紊亂和營養失衡及代謝異常導致的結果”。
陶然教授通過調節免疫與代謝,補充必須的營養,治療輕中度抑郁癥患者600余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
焦點新聞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未知)等(非焦點新聞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聯系電話:15922557075(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QQ:1579130097 郵箱:1579130097 @qq.com
如未與焦點新聞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